时间:2022/9/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guides.html

9月21日,由房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体新广局、五台乡党委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五台乡红场村两委承办的“精准扶贫·文化先行——首届红场榜样颁奖仪式”在五台乡红场村成功举行。

个人简介:党正业,男,年3月生,家住红场村3组,获评首届红场“互助榜样”。

优秀事迹:党正业古道热肠,乐于助人,邻里遇到大小事,他跑前跑后帮忙张罗,谁家灯坏了,谁家水不通,他总是搭把手,帮个忙,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回报。在他的影响下,厨艺较好的妻子余行兰经常给别人帮厨,分文不收。他身为贫困户,自己也是弱势群体,却一次又一次向他人伸出援手。年至今,先后照顾4个留守孩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让这些留守儿童不再孤单,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饿不着这些娃娃,能帮一把是一把”是他的口头禅。在扶贫政策的感召下,党正业知足感恩,一心想着要给村集体做点事情,他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成为红场村的“政策宣讲员”。作为村民代表,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先后化解矛盾5起,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村级卫生员,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他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清扫着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回馈着一方乡邻。

群众评价:善行无疆,党正业用这种搭把手,帮个忙的点滴付出,让这个边远的山村更温暖,焕化成“邻里互助一家亲,互帮互助好邻居”的淳朴民风。   

家教榜样

个人简介:高德建,男,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1组,获评首届红场家教榜样。

优秀事迹:高德建几十年如一日,和妻子一起,言传身教教育培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自己父母健在的时候,每逢全家人一起吃饭,他都要求儿女们老人没有动筷,小辈们是不得动筷的。每天早上洗脸、晚上洗脚,夫妇俩都亲自将洗脸水、洗脚水端到老人面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儿女从小就懂得孝老爱亲,懂得关爱老人、体贴老人,形成了知恩图报的良好品格。现在三个儿女虽然各自成家,但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来看望父母,帮助父母干活,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高德建夫妇由于年事已高,经常因高血压而眩晕,三个儿女知晓情况后,第医院治疗。高德建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很注重儿女们的文化教育,他经常用“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句话来教育儿女,要求他们从小多读书、爱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高德建还教育儿女们勤俭持家、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奉公守法,尊老爱幼、和睦邻里。

群众评价: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高德建用良好的家教家风,构建了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的家,成就了事业有成、向上向善的子孙后代,大家都来学习高德建,乡风将更文明,家家都会更美满。

脱贫榜样

个人简介:李德平,男,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2组,获评首届红场脱贫榜样。

优秀事迹:几年前,李德平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瘫痪在床,岳父经历了胃穿孔和开颅手术,医疗费高达十多万元,面对高昂的外债,李德平心急如焚。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年,李德平被纳入精准扶贫户,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找上门商讨脱贫路子。在得知政府会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创业金后,李德平暗暗决定在政府的帮助下,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年7月,李德平利用扶持款办起养鸡场,初期发展只。但好景不长,仅仅四个月时间,鸡苗就死了多只,这让李德平认识到,光靠热情不够,还需技术支撑,通过反复摸索,他自配23种中药预防禽流感,并将鸡舍附近十几亩地租来建围栏,散养鸡苗,大大增加了鸡的产蛋率。在孵化鸡仔和瘟疫高峰期,李德平夫妇更是把“家”搬进鸡舍,不分日夜,寸步不离的照顾,逐步把养鸡场做强做大。李德平和妻子商量,送孩子到学校住宿,妻子到搬迁小区打零工,各找致富门路,家庭收入很快突破三四万。李德平说“只要肯干,再穷也会变富,好吃懒做,再富也会变穷!我不能只靠政府帮,更要靠自己干。”受到入户走访的市委书记张维国好评。

群众评价: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致富的斗志和自立自强、勤俭奋斗的精神。李德平感恩知足,不等不靠,用勤劳用善良,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值得大家学习。

文明榜样

个人简介:王居红,男,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1组,获评首届红场文明榜样。

 优秀事迹:年4月,王居红搬进红场小区“住上了好房子”,很快他就发现,以前乱堆杂物乱倒垃圾的坏习惯,与整齐划一的小区不协调,与洁白漂亮的新房格格不入,“搬了新家要适应新环境,改变坏习惯才能过上好生活”,他和妻子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王居红又主动承担起整个小区的环境卫生打扫,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把整个小区都打扫一遍,干完第一遍之后就已经10点多了,等到下午还会再干第二遍,不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从无怨言,也从未收取村上一分报酬。由于小区施工每天都会遗漏沙土,也有一些卫生习惯还没养的住户有时会在房前堆放杂物,垃圾不入桶,王居红都耐心收拾,同时不忘上门劝导帮忙归置。现在红场村很多建设都在进行中,王居红准备全村路面铺好、小区建成后,承担起全村的环境卫生打扫。王居红待人热情,平时,他还积极协助村上工作,通知开会,调解矛盾,在他的辛劳和带动下,邻里之间都很和睦,小区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大家也在慢慢改变不良习惯。

群众评价:讲文明、树新风,重道德、守规矩,王居红用好卫生、好秩序、好环境、好德行、好习惯、好风气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孝贤榜样

个人简介:肖华明,男,年12月生,家住五台乡红场村2组,获评首届红场孝贤榜样。

优秀事迹:尽孝是善心的体现,更是至高道德的写照。肖华明的父亲于年病逝。85岁的母亲张永枝因患严重的白内障双眼几乎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妻子熊建清身患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经常住院。面对因病致贫的家境,肖华明不辞辛劳,敬老爱妻,平时与母亲交流轻言细语,为她洗脸、喂药、端饭、倒茶……孝心不减。年2月,肖华明急发胃穿孔住院时,出钱请人照看母亲,手术长达4个多小时,术后失血昏迷近两天,可他醒来时询问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在家咋样?你一定要照顾好她,尽量给她做点合适的饭菜!”孝道贵在心中孝。肖华明常说:“百善孝为先。困苦不能作为不赡养父母的理由!我困苦,不能让老母亲跟着受苦;我有波折,不能让老母亲也跟着受难。”提起肖华明,邻居陈益军连连称赞道:“他十几年如一日,恪守孝道,孝敬父母,真不愧是个大孝子”。

群众评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肖华明再困难也不让老母亲受苦,既尽孝老养老之责,又行敬老爱老孝道,以大孝情怀传递着孝贤新风。

新风榜样

个人简介:胡存林,男,中共党员,年3月生,家住红场村3组,获评首届红场新风榜样。

 优秀事迹:年9月11日(农历8月2日),同组村民李余平乔迁新居,好邻居胡存林不仅当天缺席,还在自己的中巴车上进行多次劝诫:同村不沾亲带故的,不要去随礼,不要放鞭炮祝贺。他和周围邻居约定:非婚丧嫁娶,一律不要代客,凡事简办。经过胡存林的广泛宣传和带头实践,辛劳数月的李余平一身轻松,没有前去“凑热闹”。村民们纷纷为鼎力移风易俗的胡存林点赞。正是秉承“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的情怀,身为党员的胡存林,不仅从简安葬了父亲,独自一人赡养着年逾八旬的母亲、两个残障的哥哥,而且举债购买中巴车接送村民。每天5点半起床,义务绕全村多跑数十公里接村民,成为他十一年来的行车习惯,天在车站默默守护村民的财物用品,搀扶老弱病残上下车成为一种自觉,行程逾百万余公里、接送村民数十万人次,从未间断。二十多年来胡存林从未大操大办过任何事儿,数十年义务宣传政策、移风易俗、化解矛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群众评价:坚持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不信封建迷信,弘扬人情新风,20年不办违规宴,热心宣传推行人情新风,胡存林成为群众信服的新风正气好榜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16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