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药涂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9.html 秦楚刊号 十堰房县青峰山尹吉甫石像及碑刻 尹吉甫是西周时期房陵人,房陵,是古地名,就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的房县。 史书记载: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许多关于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尹吉甫回房陵老家舍粥,济困“扶贫”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坐位。也就在这一年,天下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尹吉甫的家乡房陵,天干地旱尤其严重,据说是坡上平地,连续百日都不见滴雨,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天旱起地火,虽然是夸张,但也反映了当时旱灾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饥饿的老百姓一连几个月,天天靠挖野菜度日,到后来,野菜也挖不到了,老百姓只好四处逃荒要饭。 尹吉甫画像 这一年,正好扶佐周朝的太师尹吉甫回家探亲,看到房州城遍地荒凉,老百姓流离失所,心中十分不忍。他回到家后,见自家粮仓中还装有些许粮食。传说他当时安排家人和家丁一起,开始做起“大锅饭”,来救济七邻八乡穷苦人。 有一说:为房州人舍粥舍饭,当时有“五百人上山砍柴,两百人挑水,三百人烧火熬粥”。那个时候用来煮粥的炊具,不是今天的锅,而是鼎或镬,大家知道鼎是有足的,如大家熟悉的司母戊方鼎,有四个足,不过煮饭用的鼎一般都是三个足,而镬是没有足的,有资料显示,镬有一点点接近我们今天的锅,和五六十年代农村用的鼎锅类似,不过那个时候的镬是非常大的,并且是用青铜做的。 尹吉甫造像 尹吉甫安排用一ロ大镬,每次都会一下子下几十上百斤的米,一天接着一天,甚至日夜不间断,每次煮熟了粥,就派人四处喊逃荒人来吃,时间长了,四处八道,七邻八乡的人都知道了,一到吃饭的时候都会主动到尹家来。所以经常看到吃饭的人“排列陈行”,大概是说来这里吃饭喝粥的人很多。(来源: 秦楚刊号)。说这煮粥的镬鼎很大,或许我们今天的人没有概念。这里有一个记载:有一次舍饭毕了以后,尹吉甫清点干活的家丁,发现少了六七个人。当时,尹吉甫对家丁和家人管得十分严谨,唯恐家人仗他的权势在外胡作非为,这几个人都哪里去了呢?屋里屋外找来个遍,没有!直到后来挑水的人在朝鼎镬中添水时,才发现鼎镬里这几个家丁还在鼎底里用锄头挖锅巴吃。 这鼎镬究竟有没有这么大,今天我们没有人去较真,但是一朝国师尹吉甫回乡“扶贫”济困的事,确实无须质疑。 尹吉甫在家乡不仅煮粥以解穷苦百姓的燃眉之急,还广撒钱财,为穷苦人“添砖加瓦”,造房修屋。 历史已经轮回了两千多年,今天,尹吉甫的家乡人,我们还念念不忘他的好,这也是我们老百姓给予现实生活的朴素情感!( 秦楚刊号)请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