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最近不断地出现野猪伤人,毁坏庄稼的事情,野猪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但由于野猪是保护动物,所以一些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野猪肆虐,而无能为力。但是,野猪这种逍遥的日子可能就要消失了。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我们可以看到,曾于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猪已被删除。

目前该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野猪移出保护动物行列,你同意吗?野猪为什么会是保护动物呢?不保护了是不是意味着野猪肉能吃了?我们该如何发表意见呢?

野猪的灾害

10月17日下午,在陕西山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头全身黑毛的野猪从山上跑了下来,遇到了当时正在村道上骑车的一名12岁小女孩、野猪当场就冲了过去,开始追咬女孩的腿部。随后另一村民见到后上前驱赶野猪,腿部也被咬伤了。

在湖北十堰房县青峰镇中堰乡杨家院村,一位老人正打算去自家的老屋看看,结果刚刚走出几百米就遇到一头多斤的野猪,这头野猪还向老人冲了过去,直接就把老人给扑倒在地了,随后野猪更是疯狂地撕咬着老人。老人的5根肋骨骨折,脊骨也有骨折,臀部、左右两侧的大腿上、胸部和腹部都有野猪撕咬后的伤痕。其中右腿的外侧,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洞,能看到里面的骨头。

除了伤人了之外,野猪破坏起农作物来也是毫不留情。仅湖北十堰的郧阳区每年被野猪吃掉的粮食和各类农作物就高达数百万斤,而陕西省安康市的石泉县每年被野猪毁坏的农作物达多亩,很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都被它们在一夜之间祸害的干干净净。不少人都开始放弃种地,转而去了城市里打工。

野猪为什么是保护动物

保护野猪其实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野猪是一种中型哺乳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胎就能够生下4-12头小野猪,而且一年能生两胎,我们经常吃的家猪就是年前由野猪驯化而成的。

它们的体型粗壮,一般可以达到90-公斤重,部分地区甚至可以达到近公斤。强壮的身躯,加上嘴上的两颗獠牙,使得它们的攻击性变得极强。而且它们喜欢成群结队,一般一个野猪群就有20只野猪,多的甚至可以超过50只。

而这些繁殖能力强,体型庞大的野猪,可以很好地为老虎、狮子、豹子这些大型食肉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如果野猪大量减少的话,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可能在野外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这样就可能跑进村庄偷吃村民养的牲畜,甚至可能伤人。前些天就有老虎跑进了村庄把一头耕地的牛给吃了。

而且作为杂食动物的野猪,它们可以在当地生态链自由转换。如果当地生态链发生疫情时,野猪能够充当食腐动物,消灭当地因病或者其他原因死亡的生物遗骸,减少微生物的扩散,能够遏制住疫情的发展。

并且野猪的猪鼻子和獠牙能够翻耕到土壤之下,寻找食物,而在翻耕土壤的过程中,有助于疏松土壤,使得植物种子更好地发芽。加上人们曾经大量地捕杀野猪,导致以前野猪数量稀少,所以在年的时候,野猪才会成为“三有”保护动物。

野猪移除保护名录好吗

而随着人们的保护,野猪也不负众望,开始大量繁殖开来,并在某些地方泛滥成灾。于是人们开始呼吁将野猪移出保护动物行列,那么这样真的好吗?核桃也觉得应该大规模灭杀一波野猪了,最近很多城市里都出现了游荡的野猪,稍不注意就可能伤人。

但是野猪现在是保护动物,所以它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有政府赔偿的,可是如果它不再是保护动物了,那么这些赔偿还会继续给吗?这是一个问题。

很多人想将野猪移除是看上了它的肉,但是野生动物体内携带有大量病毒,且这些病毒是人类比较陌生的。比如旱獭体内含有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罪魁祸首。果子狸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种类也是复杂繁多的,是SARS的中间宿主。蝙蝠更是拥有着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病毒。

所以在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而野猪就在这个禁食名录里,所以现在杀掉的野猪是不能拿来吃的,而是挖坑埋了烧了,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如果私自食用或者交易这些野味的话,被发现了是会被罚款的,而且还不轻。江苏省就曾规定,食用或者交易的陆生野生动物价值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食用的陆生野生动物价值一万元以上的,并处陆生野生动物价值十倍的罚款。

所以那些想要吃野猪肉的朋友估计要失望了。如果野猪不能吃也不能买卖,那么人们的损失又该从哪里获得呢?所以把野猪移出保护动物名录,还是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的。但杀肯定是要杀一波的,不然就真的要泛滥成灾了。

如何投票

那么我们如何投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呢?大家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一、电子邮件:dzwszgc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3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