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督办考核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谢高波

“宜荆荆恩”城市群是个开创性的工作,省发改委将充分履行职责,全力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将抓紧筹备全省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三个城市群的相关文件,抓紧立法实施。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围绕城市群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协调省直部门抓紧制定相关领域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在项目建设、改革创新、重大事项上,大力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地落实。

加强督办和考核。建立按月督办、专项督办制度,对年度的重要会议、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确定的一些重大事项,将督办落实,同时研究制定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包括全省各市州和省直单位对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区域发展工作进行考核。

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清平

“宜荆荆恩”城市群是南北阵列中的重要一翼,是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自然资源厅将全力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紧扣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高质量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以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为主体,以差异化空间功能定位系统谋划空间协调发展,注重区域空间要素的合理统筹和自由流动,打造网络化城镇空间。

强化区域协作。按照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共同认定、共同实施的思路,高质量编制“宜荆荆恩”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城市群规划同编、生态同保、资源同享、机制同建。在编制过程中,打破各个行政区域的界限,做到按“群”统一规划形成制度,确保在各城市编制详细性规划中予以落实,实现资源统一使用。

加强要素保障,支撑城市群发展。在资源要素配置中,优先向重点发展区域配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多规合一”,实现工业规划一张图,打造金牌“店小二”。指导城市群集约节约用好土地资源。

推进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章新平

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核心是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省科技厅将以支持宜昌建设区域科创中心为重点,积极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

支持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宜荆荆恩”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谋划建设湖北实验室,支持安琪酵母等优质企业与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联合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推动三峡大学、长江大学、荆楚理工、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优质学科建设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宜昌人福打造国内最大的仿制药研究产业基地,支持兴发集团联合相关高校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宜昌市建设P3实验室。

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宜昌区域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促进宜昌高新区、荆州高新区提档升级。支持当阳、枝江等有条件的县市创建省级高新区和创新型县市。

支持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区域集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积聚的培育。

为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水华

省生态环境厅全面落实省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综合治理、重大项目谋划等重点工作,为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深入推进流域水环境系统整治,探索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共治,系统推进长江干流、清江、沮漳河、三峡库区、长湖等典型区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扎实开展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针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特点,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等工作机制,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探索建立区域联动执法和应急机制,推动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互执法,建立健全联动预防、过程管控、责任追究、激励约束并重的联动执法机制,指导城市群建立跨区域生态环保、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共同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

推进绿色发展做强县域经济

省经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恺民

省经信厅将全力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在绿色发展、产业协同、县域经济方面取得新成效。

支持“宜荆荆恩”做优做大做强绿色化工产业。推进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持续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充分利用磷矿这个战略资源,打造长江经济带磷化工绿色转型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支持“宜荆荆恩”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中走在前列。引导“宜荆荆恩”城市群抓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作。聚焦现代化工、生物医药、食品、节能环保、船舶和海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狠抓补链、稳链、强链、延链工作。积极推动“宜荆荆恩”抱团招引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

支持“宜荆荆恩”百强进位,促进县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强县对接“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支持宜都冲刺全国50强,枝江挺进80强,支持钟祥、当阳、京山冲刺百强,支持公安、恩施等加大措施实现突破。

提高城市群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弘

省住建厅将积极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宜昌市申报住建部城市更新试点。推进城市群道路桥梁、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给排水工程、供水供气、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同标准对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以城市群所有建制镇(乡)、独立于城区外的街道建成区为主要对象,补齐规划缺失、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服务、产业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短板。

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污水垃圾扬尘治理协作,推动城市群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指导“宜荆荆恩”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公共服务共享。推动完善城市群内住房公积金合作机制,实现政策互动、服务互建、系统互通、信息互享、信用互认。实现城市群内水、气等公共基础服务同城化。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住建行业信息一体化。推进传统市政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强化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公积金缴存、城市管理数据共享。创新信息的智慧化应用,提高城市群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增强财政支持政策的针对性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明

加快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对全省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省财政厅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细化财政政策体系。增强财政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和配套政策。

系统完善财税激励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完善市州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办法、指标体系。完善做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省级支持力度。继续统筹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沿江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和其他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全力争取中央支持。支持宜昌、荆州、恩施继续做好中央布局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传统村落整治、建立流域横向生态污染补偿机制等方面的试点工作。争取中央完善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政策,支持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组织“宜荆荆恩”城市群继续申报海绵城市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发展。

当好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级干部石先平

交通运输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布局,全力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当好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积极争取“宜荆荆恩”城市群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和国家级的试点示范。包括襄樊至宜昌等高速公路纳入国高网,房县至兴山、巴东至来凤等纳入国道。力争推动相关项目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线以及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

积极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呼北、宜来、安来等高速公路等贯通路段,谋划推动沪蓉高速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积极实施G、、等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动一批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

充分发挥“宜荆荆恩”城市群水运优势,推动实施长江工程、松西河航道工程、白洋港二期以及汉江、清江相关区段的一批航道、港口项目。支持宜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三峡航运中心转运中心、公铁水跨区域联动中心、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功能。

支持人社事业一体化发展

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世华

省人社厅将积极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人社事业一体化发展。

在重点支持项目方面,坚持从小切口做大文章,指导“宜荆荆恩”城市群,围绕打造就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力资源融合协作先行区、社保异地经办协同先行区、劳动关系现代治理先行区目标,推动就业和用工一体化,人才引进和培育一体化,社保服务一体化。

在政策支持方面鼓励创新,抓住机遇。支持“宜荆荆恩”人社部门积极对接中央关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抢抓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对接中央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涉及人社部门的工作利好措施和任务清单进行梳理,以“群”的思维形成事项清单、项目清单,指导四地人社部门,抓住机遇推动发展。

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支持“宜荆荆恩”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一体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制度,实现人才评价协同和结果互认。

编好大规划抓好大项目搞好大融合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静

过去几年,省水利厅在“宜荆荆恩”区域谋划了一些水利补短板项目,做实了一些水文章。下一步,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做实做好各项工作。

编好大规划。着重指导帮助“宜荆荆恩”编制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把国家层面的规划,省级层面的规划和区域规划有机结合融合起来,有效指导各地发展。

抓好大项目。完善长江干流及清江、沮漳河等主要支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开展清江、沮漳河等主要支流系统治理。谋划实施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山区中小型水库水源工程建设,促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提档升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城乡供水能力。持续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积极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修复,加大三峡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搞好大融合,推进水源互补,增强洪涝联防,推动流域共治。推动开展水文水情等信息共享,不遗余力为“宜荆荆恩”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水安全保障。

发言摘登由三峡日报全媒记者熊东华何冠英整理

本版图片由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严晓冬摄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483.html
------分隔线----------------------------